異性發展4階段
異性發展4階段,爸媽不可不知!
by 友緣基金會 更新:2018-02-01 12:09
現在的小學是男女同班,父母會以為孩子們能自然玩在一起,事實上卻不是如此。孩子並不會對「性別」有特別感受,直到性賀爾蒙開始發展,孩子對「不同性別」這件事才會有覺知,達到兩性自在交往的境界,這之間必須經歷好幾個階段。
第一階段:異性對抗期
從小學三、四年級開始,到五、六年級達到高峰。孩子會把異性看成異性,但是不會去接近異性,反而想躲避,甚至採取對抗行動。男生和男生一國,女生和女生一邊,「我們男生和他們女生,誓不來往」。這時期的對抗,並非討厭異性,而是意識到社會上兩性的角色分工,開始區別兩性的差異,之所以和同性成群結隊,是為了強化對自己性別角色的認同感,即我是男生/女生、男生/女生是什麼、應該做什麼等。我們可以看到男女生互嗆、看哪一方先搶到溜滑梯 / 籃球場,然後佔為己有,不准另一方踏入,雙方對於爭奪事物、場地的所有權是兩性之間的一種「玩」,此外,也特別在意大人對另一個性別的態度。
第二階段:異性嫌惡期
這時候對異性有潔癖和羞恥感。看到性愛鏡頭,孩子會說好噁心,遮住雙眼,但還是忍不住偷瞄。對於異性是關心的,但是還無法採取接近的行動。有時會幫異性取綽號、開身材的玩笑、說黃色笑話等方式,來吸引異性的興趣,若引起對方的回擊、追逐,就覺得非常開心。有些孩子在同學的起鬨下,會向喜歡或欣賞的異性表白, 這也是玩樂的一種。
第三階段:年長異性思慕期
異性意識更發達後,孩子就漸漸喜歡接近異性,但是對年紀相仿的異性人有排斥感,因此會思慕比自己年長的異性,如:年輕的異性老師、身邊年長的異性、同學的兄姐或是異性的演藝人員。
第四階段:交往期
孩子能正視對異性的喜歡,並積極追求年紀和自己相仿的異性,開始輕鬆地約會。通常這是在高中的年紀。
當國小的孩子談到異性時,父母切忌以大人的戀愛角度看待,要當成孩子自我發展的一環,即:透過對異性的覺知進一步發展自我認知。父母可以做的事:
一、當孩子說同學(或自己)覺得一個男生/女生很討厭(或喜歡、欣賞)時,可以將焦點放在「什麼特質」是讓人喜歡/討厭。
二、如果孩子說欣賞那個男生的正義感,可以再聊聊:他做了什麼事情是有正義感?
三、肯定孩子的價值觀,如:孩子很有深度能看得到正義感這麼重要的東西。
四、問問孩子他身上有沒有這個特質,如果有,很為他高興有此特質,如果還不滿意,也恭喜孩子找到學習的方向。
此外,對於男女之間較原始的相處方法,如:第一、二 階段的方式,父母不妨抱持這是發展過程的平常心,以「人與人」而不是「男與女」為焦點。如果孩子抱怨常被取綽號,父母可以說:「被取綽號很不舒服,你都怎麼辦?」漸漸地,孩子不但更瞭解自己的情感,也能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