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動症與妥瑞氏症
無法淡定的孩子.過動症
小翔很容易感到無聊,每天的回家作業,別的小朋友只要30分鐘就可以完成作業,小翔卻總需要2~3小時,在家裡很多事情常常只做一半,媽媽交代的事情常無法確實完成,而且除非使用3C產品,否則靜不下來,加上有時在公共場所不時的出現衝動表現,讓爸媽不是很敢帶小翔出門。
行為特徵
- 注意力缺陷
例如:經常粗心大意,不注意細節、注意力無法持續、交代的事無法完成、逃避或排斥須專心的工作、常掉東西、易被外界吸引而分心、需時常提醒每天要做的事等。 - 過動無法安靜
例如:無法安靜坐好,總想離開座位、不停的動來動去或話太多。 - 容易衝動
例如:沒有耐心等候或與他人輪流、總是插嘴或打斷別人的話。
閒不住的過動兒
好動的孩子並非就患有ADHD,在確定為ADHD之前,須經過專業精神科醫師謹慎、完整的多元評估,而非老師或家長自行以評估量表檢測即能有所斷定,ADHD的診斷須透過醫師與家長的會談、醫師對孩子的觀察、合併了解學校老師對孩子的看法與查閱孩子的健康記錄等資訊收集,方能確切判斷孩子的狀況。
造成注意力缺陷過動症(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, ADHD)的原因,目前醫界並無定論,但已發現問題可能來自於腦部額葉皮質下迴路的功能異常,並與神經傳導物質異常、遺傳及腦傷等因素有關;教養方式或環境因素並非造成ADHD發生的原因,但卻是影響ADHD孩子後續行為治療或情緒管理的關鍵因素。ADHD的病發年齡通常在7歲之前,目前沒有藥物能幫助根治症狀,但若及早接受認知行為治療,並在成長過程中給予適切的幫助與引導,孩子在未來便有機會過著更有品質的生活與完成自我實現。
彈性看待藥物使用
是否需要用藥,常是ADHD孩子家長的困擾,事實上,藥物使用的選項並不需要非黑即白,藥物的服用在專業醫師謹慎的評估下(確認劑量、種類與副作用的影響等),可以做為彈性的輔助選擇,ADHD的治療建議可以多元,合併行為治療、心理治療、親職管教技巧與藥物治療等方法,讓孩子的行為與情緒表達持續進步,畢竟藥物雖然能緩解症狀,卻不能幫助提升能力,無法成為根本的治療方式。
善用分段進行
以寫功課為例,ADHD的孩子很容易因為續航力不足而無法一口氣將作業完成,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認為,爸爸媽媽可以用分段的方式,鼓勵孩子完成作業,藉由每次一小部分的「完成」,讓孩子累積信心與成就感,提供他下一階段繼續完成的動力,而在鼓勵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,也建議父母能與孩子一同找出他最佳的寫作業時間,並讓孩子決定寫作業的順序,若孩子在完成作業前出現分心的狀況,則儘量嘗試以「非語言」的提醒來督促他持續作業的進行,例如:以手指輕敲桌面,並將引起分心的物品移開,以避免口語的反覆叮嚀造成孩子的心浮氣躁。
適時給予稱讚與表現機會
ADHD的孩子因為過於好動與容易衝動,在師長面前常常成為被指責的對象,但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建議老師與家長要多留意孩子的好表現,一旦孩子有自發性的正向行為,就要立即給予回應,並讓他知道自己的好表現是什麼,如此可鼓勵ADHD孩子的正向行為得到強化,讓他日後更願意有相同的好表現,此外,在家中或學校,老師與家長可以依著孩子喜歡動的特性,請他幫忙做事或鼓勵他運動,例如:幫忙發聯絡簿或擦黑板,或鼓勵參與體能活動等,讓他們的活動需求能在被接納的地方發揮,也能增加他們的自信心。
經常接觸大自然
為了避免過動兒過度沉溺於網路與線上遊戲,建議父母可帶著孩子往郊外走走,不只讓孩子單純的接近大自然,更深入的帶領他探險或觀察,如:溯溪或登山、等待日出或觀察森林中的生態,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與活動需求。
與tics共榮共存的孩子.妥瑞氏症
大約從1年級開始,強強不時會有猛眨眼睛、嘴角抽動的行為,無論如何制止都無濟於事,只有在專心於某件事情時,這樣的行為比較不容易出現,但只要處於壓力之下,強強眨眼睛、嘴角抽動的行為就會更嚴重。
行為特徵
- 不自主的動作
一天中會發生很多次不自主的抽動(tics),幾乎每天發作,且持續時間超過1年。 - 不自主的聲音
除了不自主的動作之外,還會發出1種或多種不自主的聲音。 - 18歲前發病
妥瑞氏症好發的年齡約為5~8歲,但通常都在18歲之前。 - 造成困擾
發病時可能讓患者感到生活上或社交上的不便。
非自願的表現.妥瑞氏症
妥瑞氏症為1885年由法國妥瑞醫師所提出,患有該病症的孩子會有不自主的抽動或不自主的發出聲音,這些不由自主的行為,醫界統稱為tics。妥瑞氏症後群的症狀依不同表現方式,可分為動作型tic(如:眨眼、嘟嘴、聳肩、晃腦或臉皮跳動)、聲語型tic(清喉嚨、發出怪聲、說髒話、低吟或發出奇怪音節等)和混合型tic(混合動作型tic與聲語型tic),根據統計,妥瑞氏症的孩子大多在青少年時期,症狀會稍微緩減,約有30%會完全消失,且不一定需依賴藥物。而妥瑞氏症的tic症狀不會傳染,也無法持續壓抑,當症狀發生時,放鬆與專注投入於興趣時,能讓tic 獲得緩解,反之,緊張與壓力都會讓症狀更容易發作。
用愛來回應
妥瑞氏症的患者除了症狀發作時可能產生困擾外,壽命與智商都與常人無異,但是由於發病的年齡常在幼童期,老師與家長在面對孩子的症狀時,態度與回應方式對孩子看待自己的觀念建立有很大的影響,爸媽可以試著同理孩子的心情,例如:當孩子出現tics時,正在進行的學習或作業勢必會被打斷,久而久之,便可能影響學習的專注力,此時,若在加上師長的責難,肯定會讓孩子處於低落的情緒,若長期未適當引導,可能導致日後的情緒障礙或孩子無法自我接納的情況,因此,建議家長放鬆心情看待孩子的症狀,協助自己與孩子學會自我調適與自我接納,並以讓老師確切了解症狀的方式,尋求學校的支持與協助,以幫助孩子持續發展健全人格。
學習情緒管理
當妥瑞兒處於充滿壓力的情境時,tics出現的頻率更高,因此家長須在日常生活中多方引導妥瑞兒學習情緒的管理技巧,讓孩子減少心情焦躁的發生機會,以期逐漸減輕症狀。家長也可以幫助妥瑞兒尋找讓自己在tics 發作時,穩定自己的方式,例如:深深的吸氣並慢慢吐氣或慢慢的從1數到10等。
讓周遭的人充分認識
妥瑞兒非常需要身邊親友的同理與包容,嘲笑或嫌棄容易讓孩子感到受傷害,長久下來,可能讓他們感到自卑並失去自信,因此,父母可幫助妥瑞兒正確的了解妥瑞氏症,鼓勵他或教導他如何告知身邊的朋友,讓朋友能因為認識該病症而理解包容,使孩子擁有自在的友誼關係。
以成功人士為榜樣
歷史上成功活出自己人生的妥瑞氏患者不在少數,如:莫札特、貝多芬或畢卡索等,在教養妥瑞兒的過程中,父母看待妥瑞症狀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看自己的態度,幫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或多收集相關的成功人物案例,可以讓孩子更有勇氣面對挫折,並對於活出美好人生更有信心。